第四十六章 海运之争(一)-《天工柱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皇帝此刻已经不想开口说话。漕粮的事还没解决,工部又跳出来要银子,可偏偏他还不能发作的,毕竟人家也是为了国事。

    “哼,曹尚书和杜工部打的好算盘。你的工程银子重要,唯独我官兵的粮缺便不是个事?”说话的是兵部尚书丁仪。

    丁尚书五十出头,体形高大,蓄美髯,面堂红润。先前他听杜工部说要官兵们“省着点用粮”时便已经有些不悦,只是人家一个侍郎他也不好发作的。如今连曹尚书也跳出来帮腔,他也顾不得什么颜面了。

    曹鸣虽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小老头,嘴上功夫却是厉害,只听他慢悠悠的说道:“丁尚书,老朽细细算过,你那漕粮的缺口顶多就是个把月的事,苦熬一下也不难度过。”

    “依曹尚书之意,我大陈的官兵要饿一个多月的肚子戍守边关不成?”

    “丁尚书误会,适才杜工部已说过,明年河南、山东两地的漕粮会提前一月起运,正好赶上官兵的粮缺。”

    “曹尚书怕是有所不知,这漕粮到了京城也需要转运,路上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。再者,若是边疆起了战事,这粮缺可就不止30万石了。到时候官兵饿了肚子拿不起刀枪,万一边关有失,曹尚书可是居功至伟啊。”

    “丁尚书言重了。若是大运河疏通不力,明年的漕粮到不了京城,诸位同僚恐怕都要喝西北风去。”曹鸣淡淡说道。

    “你……”丁尚书哪里料到堂堂工部尚书这么无赖,一句话妄图把这殿里的大臣都拉下水。

    这官场上有一个大忌,那就是不能成为所有官员的公敌,否则不论你如何位高权重,那也做不长久。曹尚书就是深知这一点才拿官员的粮俸说事。

    丁尚书确实投鼠忌器。这排兵布阵是他的看家本事,可跟人斗嘴皮子他玩不过工部的人,那可都是些靠算计吃饭的人精。不过,在京城里混的久了,谁的屁股也不干净。你既然敢玩阴的,那我就敢来楞的。

    他指了指曹鸣,骂道:“别以为没人知道你底细,这河道被你修了又修,手指缝里漏出来的银两都可以堆成山了。”

    “哼哼,你兵部的山头也不怎么干净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钱进在金台之上看着两位尚书你一言我一语的,比泼妇骂街好不了多少,一时惊呆了。

    今天他第一次上朝,便亲眼目睹了如此奇葩的戏码。偷偷瞥了瞥金台上的皇帝,他发现皇帝居然也是饶有兴趣地观看,想必尚书骂架的戏码平时不多见。

    这时,吏部尚书王培文咳了两声提醒道:“丁尚书和曹尚书且体面些,陛下还在看着了。”

    礼部尚书史学义也站出来劝解:“王尚书说的对,两位尚书都是饱读诗书之人,切莫丢了圣贤的颜面。”

    丁、曹二位尚书碍不过两位重臣相劝,只得罢口,不过两人的脸色却依旧难看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