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讲就天下无敌,做就有气无力-《我的九零年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老曾回屋披了件衣服就跟着杨志往祠堂走去。

    到了祠堂,他们在前院里挑了个有太阳但是又还没被谷子占领的地方,拉起衣袖就开始忙活。

    杨志一大早的就把家里存的纸笔墨都带来了。老曾负责裁红纸,他是语文老师,弄墨不行,舞文还是可以的。杨志写字还行,所以弄墨就是他负责。

    所以他一边裁纸,一边念诗,一想到能挣钱,两个人都干劲十足。

    太阳慢慢升起,两人忙得一头汗。

    来晒谷子的乡邻看到了,都在旁边看热闹,有时候还指指点点,仿佛是他们写一样。

    忙了一个多钟,才写了二十多副。

    老曾说:“差不多啦,集市要赶早,不要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。”

    杨志听了,只好停笔。

    收拾妥当之后,老曾就拎着已经晾干的对联,跳上杨志那哐哐响的单车后座,两人一车一卷纸,直奔镇上市集去了。

    老曾年龄比杨志大了几岁,其实也才二十多。

    但是呢,他从小就死了父亲,只留下一个寡母和妹妹相依为命。

    所以他打小就习惯整天挂着一脸愁容,导致现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大。

    时间长了,学校了的老师,不管是老校长,还是刚进学校的小老师,都叫他老曾。

    为了结婚,他也是拼了老命。读书时比杨志还拼,最后拿着奖学金考了师范,毕业后又分配回来当正式老师。可以说,结婚花光了他工作后所有的积蓄。从工作第一天起,他每一分剩余的钱都攒着,就为了结婚。

    结了婚才知道,原来结婚不是结局,仅仅是开始,多了两张嘴,寡母又要养,妹妹又还小,还没嫁出去,全家都指着他这份工资。太难了!有时候他羡慕杨志,一个人,想怎样都行。

    有时候他又替杨志发愁,杨志家也是一大家子人,结婚都还没头绪,更不要说别的了。一对比之下,他又觉得自己的生活好歹还是过得去的。

    杨志在用力蹬脚踏,可没想这么多,也不知道老曾在车后座心里盘算的这些事情。他只想着今天要是把对联卖出去了,能挣到多少钱。

    按照以往过年时的经验,一副对联3角钱,这里差不多30副,今天要是都能卖完,那就是9元钱。离过年还有20天,那就是180元。

    买纸墨花10元,剩下170元,和老曾对半分,一人85元。差不多顶三个月工资呢。加上原来的89元,一共174,距离结婚1190元还差1016元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