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八章:少年初挂帅-《大秦之歌》
第(2/3)页
待到他说完后,杨威下令道。
杨国把脖子伸长了些许,而这一刀过了好一会还是没有落下。
“大将军恕罪,属下实在是下不了手。”行刑的刀斧手与杨国相识多年,实在是狠不下心。
“我亲自来吧。”杨威眼睛微红,长叹一声,也不难为那行刑的刀斧手,说到不忍,场中又谁人及得上他呢?
可军法就是军法,他身为大将军不得不以身作则,绝没有徇私开先例的道理。
他拔出闪烁着寒光的战剑,缓缓地走到杨国身前,高高举起。
哗!
剑光如雪。
众人闭上了眼睛,不忍直视那个场景。待到在场将士睁开眼的时候,杨国还是完好无损地跪在那里。
这一剑落下之际,被一股力道撞击。偏出些许,只削落一缕发丝。
“杨国将军私通敌军,本是死罪。但本帅出征西凉在即,正值用人之际,故此特许其以发代首,留取有用之身,将功补过。”景歌立于场中,朗声宣告。
“少帅,少帅...”一时间,全场高喊起来,为少帅赦免了杨国而欢呼。
“出征西凉?”杨威抬手示意全场安静下来,这几个字比其他的更引起他的注意。
其余战将也留意到了这一句。
“对,请许侄儿率军出关退敌。”景歌说道,西凉军团驻扎在雁门关外不足百里处已有三年之久。
“大元帅曾训令,如非必要,不可轻易出关。”杨威说道,他担心景歌是为了找个借口赦免杨国,随口道出。
“虽有父帅训令,但战场瞬间万变,为将者自应相时而动,随机应变。”景歌说道。
“西凉图谋雁门关已久,今日更是伏兵关外,意图攻城,虽未奏效,但此举无疑是对我们大秦宣战。故此兵出雁门关,横击西凉,于情于理并无不妥。”景歌徐徐说道。
“拓跋常阴谋攻袭雁门关之际,悄然分兵屯于两翼。安营扎寨之地,并不适宜久驻。如今计划无功,他定然会命令军队后撤。”
“我西北军团已有三年未出关,西凉日益骄横,断定我们不敢出师与他们交战,必定军心松懈,防备大意。加之今日攻伐无功,士气低落。可趁其拔营之际,快骑突袭,大破敌军。”景歌环视全场,条理清晰地分析道。
“这,话虽如此,但大军出关还是要慎重考虑一番。”
杨威闻言细想片刻,觉得颇有道理,然而他生性谨慎,不求有功但求无过。不免有些担心贸然出关会酿成大祸。
“杨伯父,战机稍纵即逝,两翼军团当会在今夜拔营退去,不可错过。”景歌看着杨威说道,他并非什么优柔寡断的人。
若不趁今夜时机击溃西凉,万一东境齐秦交战,雁门关必将面临更为残酷血腥的进攻。
杨威注视着身前这个年轻人,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自信和毅然,跟昔日的那个人如出一辙,终究是点了头。
“可有人愿随本帅出征?”景歌登上校场的高台,立在其上,朗声问道,意气飞扬。
话语刚落,刹那间鸦雀无声,诸位战将仰望着台上那位少帅。豪气顿生,热血上涌。西北军团被堵在关内太久了,不管西凉如何挑衅叫骂,杨威一直严令不得出关,二十万大军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气。
而今少帅归来后,马上就要点兵出关征战,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。
“末将愿身先士卒,肝脑涂地。”杨邦率先站了出来,上前一步单膝跪倒在点将台前。
其余战将紧跟其后,一时间,目之所及,竟是所有将士尽皆跪倒请愿跟随。
“少帅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