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型大竞猜 萧太后-《帝国星象》
第(3/3)页
萧绰的父亲是辽朝北府宰相及驸马萧思温,母亲是燕国大长公主也是辽穆宗的姊姊。萧绰有两个姊姊,三姊妹年纪差距颇大。长姊伊勒兰嫁宋王耶律喜隐,曾封为宋王妃,宋王叛乱后,被其夫牵连而遭废黜,称为夫人。二姊和罕嫁齐王耶律庵撒哥,封为齐王妃。
969年(保宁元年),被册封为皇后。当年或次年生下景宗长女耶律观音女,971年(保宁三年),生景宗长子耶律隆绪即辽圣宗,又生两子两女,其中两子分别为耶律隆庆、耶律隆祐,两女分别为耶律长寿女、耶律延寿女,详见于《辽史》“皇子表”、“公主表”。另据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,早夭的耶律郑哥可能为萧绰所生第四子。 [11-12]
逸闻典故编辑
据传韩德让和承天皇太后有过一
萧绰
萧绰
段特殊关系,所谓“有辟阳之幸”。萧绰少年曾许配韩德让,还未来得及结婚,就被景宗选为妃子。《皇朝事实类卷》记载萧绰曾说:“吾常许嫁子,愿谐旧好,则幼主当国,亦汝子也。”从这儿只能说明萧太后有与韩德让交好的意愿,并没有说与韩德让成了亲。也有人对此事表示质疑,疑点在于两人最开始时年龄与地位差距较大。也有人认为此事是宋人对萧绰的污蔑。
统和六年九月的一天,萧绰一反从前在皇宫中宴请皇亲众臣的惯例,在韩德让的帐室中大宴群臣,并且对众人厚加赏赍,并“命众臣分朋双陆以尽欢”。 [6] 这场宴会被后世人认为是萧太后与韩德让自己举办的婚宴,所以才有了韩德让娶了萧太后的传言出现。
历史记载韩德无所避讳不断出入于萧绰的帐幕之中,出外游猎和处理政务,两个同案而食,并排而坐。宋辽澶渊议和时,宋朝派曹利用前往,“利用见虏母(指承天太后)于军中,与蕃将韩德让偶坐驼车上,坐利用于车下,馈之食,共议和事。”《乘轺录》云:“虏所止之处,官属皆从,城中无馆舍,但于城外就车帐而居焉。”
不管下嫁的事是真是假,但萧绰对韩德让的宠爱和器重是有目共睹的。涿州(河北涿州)刺史耶律虎古,只因不愤韩德让与“承天皇太后”关系亲昵,言语中对韩德让有失恭敬。结果,在大庭广众之下,韩德让竟然将耶律虎古活活击毙。还有一次,“承天皇太后”萧绰观看马球比赛。韩德让出场时,契丹贵族胡里室,不小心将韩德让撞下马。“承天皇太后”萧绰见状勃然大怒,当即将胡里室斩首。
统和二十二年(公元998年)十二月,萧绰取消耶律隆绪与韩德让的君臣名分:赐给汉人韩德让契丹皇族姓氏“耶律”,赐名“隆运”,并封“晋王”,隶属“季父房”。从此,小皇帝圣宗耶律隆绪便不再称呼韩德让臣子,而是改口叫“叔叔”了。一如辽国历代皇帝和摄政太后,韩德让也拥有私人“斡鲁朵”(宫帐)、属城,万人卫队,享受辽国“太上皇”的优厚待遇。由于韩德让没儿子,“承天皇太后”萧绰便规定:皇室的每一代都要贡献一个亲王,作为韩德让的后裔。 [6]
历史评价编辑
因为其铁腕的政治手段及争议的残杀政敌事件,历史上对萧绰的评价一直两极化。
元版《辽史》的评价很简单,书中说:“后明达治道,闻善必从,故群臣咸竭其忠。”宋人的《契丹国志》便有了人身攻击,叶隆礼在《景宗萧皇后传》里指责道:“(萧后)好华仪而性无检束。”“后天性忮忍,阴毒嗜杀,神机智略,善驭左右,大臣多得其死力。” [13]
墓葬编辑
《辽史》记载,辽国景宗和萧太后的合葬墓在今锦州北镇的医巫闾山下,名为乾陵。根据《辽史》记载的地理位置,乾陵应该就在龙岗村附近。古墓的附近已经挖掘出了陪葬墓的墓志铭,“归葬于乾陵附祖宗之寝庙”、“葬于乾陵附孝贞皇太弟(耶律隆庆)之茔顺也!”而墓穴的下方,也就是村落之内,有两处高高隆起的墓穴,经确认是萧太后的两个孙子。根据辽国祖制,后代的墓穴要在长辈墓穴的下方,根据这个规矩,辽景宗的墓地应该在龙岗山的顶端。据称,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痛恨辽人,所以合宋灭辽之后,将辽国皇室的陵墓通通挖掘,墓穴内的金银器物抢掠的抢掠,毁坏的毁坏,显陵和乾陵也不例外。 [14]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