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五章、平息-《地府的五千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不了,之所以选在洛阳,就是因为洛阳今日的惨状。你死下来的日子已不短,来草场也有些年,感受如何?”

    周瑜面色有些发红,道:“汉室有四百年积累,底蕴深厚,我等远不是对手,还需要用心发展。”

    老七摇摇头,叹道:“人间种种,一死成空。来容易做来难,你周公瑾尚难以忘怀那些功业,何况那些庸庸碌碌之鬼。这一次讲道,怕是不会有什么效果了。”

    周瑜还想话,却已不见了老七的踪迹。既惊叹于神仙手段,又在反复思考老七话中的寓意。功业到头一场空,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。只是道理这种东西,一向是知道容易做来难。

    在人间大业未成,在地府有机会重头再来,他怎能轻易舍弃。孙策待他亲如兄弟,他又怎忍背离。

    做不成神仙,那就做不成神仙吧。反正他死下来时考功是上等,没有阴寿限制。

    孙策醒来的时候,见到的第一样物事,就是不断踏动的马蹄,见到的第二样物事,是建邺的城墙,见到的第三样物事,才是骑马带着他飞奔的甘宁。

    “停下!停下!给我停下!”

    声音喊得甚急,甘宁见他醒了,便止住队伍,把他扶下马来。

    “主公,你醒了!”

    “我怎么会在这里?公瑾呢?我东吴的二郎呢?”

    甘宁形容悲痛的道:“主公,周都督他…他让末将领骑兵护送主公回建邺,自己…自己带步卒留在那和汉军决战。此刻,想来已是凶多吉少。”

    “气煞我也!”孙策拔出腰间宝剑,往地上一插,道:“临阵脱逃,岂是大丈夫所为?抛弃兄弟,独自撤退,几时是我东吴的规矩?给我调兵,调兵,我要回去救公瑾!”

    “主公,汉军势大,不可辜负周都督的心意啊!”

    孙策抬手指着甘宁,冷冷的道:“我,调兵,回去救公瑾,去救咱们的那些兄弟。”

    “唉!”甘宁只得依照孙策的意思,又从城中调走了留守的骑兵,与带回来的那些骑兵合军一处,由孙策领着,发疯似的往战场跑。一方面有些埋怨孙策的鲁莽,一方面又为跟着这样的主公而庆幸。战场之上,生死搏杀,主帅能如措念士卒,自古以来都是少见的。孙策的魅力大体也在此处,不放弃自己的将领,不放弃自己的士兵。能做到这种程度,军心又怎会凝聚不起来呢?

    哀兵必胜,当下孙策领着的就是一股哀兵。汉军再强又能怎么样,现在的吴军一样敢顶上去拼命。赚钱哪有自己的痛快重要,跟着孙策干,痛快!

    周瑜远远的就看见了孙策,无论是在人间还是在地府,他总能一眼就认出孙策来。孙策的脸阴沉的厉害,落在他眼里,却觉得有些可笑。大有一副孩子被人修理过之后,回家拎了一块板砖回来报仇的味道。

    孙策自然不会拎一块板砖在手里,他身上只挂着一把剑,没有出鞘的剑。见到周瑜很安全,周身也没什么缺损,他这把剑也就不打算出鞘了。兄弟没事比什么都强,他可以放弃基业,但不能放弃兄弟。人间的基业就是周瑜陪着他打下来的,地府的也是他陪着他一点点做起来的。周瑜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他的基业,又或者,是他建立基业的保障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