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九章、翻车-《地府的五千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看着竹简在火盆里化作灰烬,对刘志道:“刘志,你是粱妠和梁冀扶立的皇帝?”
    刘志恭敬回答道:“回大人,我却是为梁太后兄妹所立。”
    商鞅沉吟了一下,问道:“你恨梁氏兄妹么?”
    刘志先摇头,后又点头,道:“我不恨梁太后,但深恨梁冀。”
    “哦!为什么?”
    “梁太后立我为帝,虽说对我多有限制,却始终存了一份尊重。临死之时,更是下诏还政。些许恩怨,也就罢了。而梁冀,身为人臣,不思效忠,飞扬跋扈,屡屡犯上。更是为祸于国,以致国家财政空虚,若非梁冀,大汉何以空虚至此。”
    听了刘志的话,商鞅倒是对他有些刮目相看。话语之中不像是个荒唐的皇帝,只是为何要做那些荒唐事?
    商鞅又问道:“听你所言,也不是个没有想法的皇帝,你既然知道国家财政空虚,又为何还要纳妃五千余人,养这么多的妃子,不费钱么?”
    刘志苦笑道:“我本欲效法孝武皇帝就是,卖些无关紧要的官爵,来缓解财政的紧张。却不料天灾不断,所获钱财,用之救灾不过杯水车薪。既然回天无力,何不活的痛快一些!”
    商鞅稍稍理解了刘志的思维,很简单,感觉国家有救的时候,就全力的折腾几下试试,感觉国家没救了,那就破罐子破摔。大有之前那个主父偃所言的“大丈夫生不五鼎食,死即五鼎烹”的味道,这样的性子若是放在平民百姓身上,倒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,但放在皇帝身上,的确不怎么合适。明明可以做个不错的皇帝,如今就只能遗臭万年了。
    火盆里的灰烬被一股突如其来的风卷起,聚在一起飘在商鞅的面前,化作他之前烧给阎君殿的审决书,不同的是下面已经盖了一方大印。
    商鞅看过阎君殿的批复,对刘志道:“你也算是一个可惜之人,原有希望做第二个刘肇,如今却成了又一个刘欣。”
    刘志把头压的很低,看不清他的表情。
    商鞅又道:“你的审决已下,留居地府,阴寿尽后投胎。你希望地府怎么安置你?是送你去和列祖列宗相见,还是去见你父亲刘翼?其实也没什么区别,他们如今都在一座城里。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,也可以和我说,我会酌情安排。”
    刘志沉思了一会,道:“还是去见一见列祖列宗吧,人间的基业虽不复旧日,但总要和历任先帝有所交代。”
    商鞅点点头,刘志的决定他很欣赏,该有的担当还是有的,并没有因为畏惧而有所推脱。
    提笔给刘邦写了一封手书,有对刘志说道:“稍后你跟着鬼卒去判官府门口等候,你家祖宗会赶过来接你。在地府不比人间,诸鬼平等,没有什么阶级辈分之别。你且好自为之,好好在地府过日子吧。”
    刘志应下,跟着鬼卒走了出去,心中一直在回想商鞅的话,诸鬼平等,无阶级辈分之别?这是什么意思?判官为什么要叮嘱自己这样的两句话,这其中似乎有些深意。
    鬼卒带着他到了判官府的门口,对他道:“你们老刘家的人住的远,来的也晚。你耐心等一等,他们到了就会带你走了。地府相关的事情,也会介绍给你。在地府,只要不违背律令,你做什么都行。”
    刘志施礼道:“多谢差官,有劳了。”
    差官还了一礼,径自回去值守,刘志虽说是皇帝,却也不值得他区别对待。皇帝嘛,这些年死下来的也不是一个两个,见的多了就不稀奇了。
    判官府的夜,依旧灯火通明。没有几个判官从里面下职走出来,前一段商鞅做了一项倡议活动,号召判官们集体住官房。这项号召得到了很多判官的相应,虽然是苦着脸响应的……
    刘志忍不住抖了抖身子,死下来的第一天,还不太适应地府的生活。虽然不觉得冷,但还是有点改变不了在人间时的习惯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