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虾仁猪心-《大明:我的祖父是朱元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短短十六個字,揭露了人性现实,以及人际交往,金钱观念等多种多样的社会潜规则。
    或许朱允炆这种活在儒家美好社会中的人很难理解。
    但黄子澄,一个四十多岁历经过社会毒打的人,肯定是清楚的。
    但他却装睡,仍教导学生成为儒家要求的那种人。
    正如朱允熥所说,善不为官。
    黄子澄能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,显然不是个只会讲大道理的善茬。
    你忽悠小民也就罢了。
    大本堂在座的,哪个不是皇子皇孙,需要伱来洗脑?
    这哥几个将来可是掌管一方封国,镇守一方带兵打仗的藩王。
    你教人家这些?
    对敌人搞仁慈?
    不是神经病就是另有所图!
    明初的藩王,在封国内权力极大,连文官都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。
    朱元璋的藩封制度,为的是让儿子们守边,进取拓边,打压北元残余势力,防止他们卷土重来。
   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为加强宗室力量,以诸王拱卫大明帝室,制衡官僚体系。
    朱棣篡位后,才让大明的藩王当猪养,整天窝在王宫啥事不管。
    “慈不掌兵,义不养财,善不为官,情不立事。”
    窗外。
    朱元璋仔细品味这十六个字。
    真乃金玉良言!
    这小子居然有此等见识?
    一般人至少要摸爬滚打二十余年才能总结出这十六个字。
    这混小子长在深宫内,读的圣贤书,如何知道?
    “荒谬!孺子不可教也!”
    黄子澄抄起戒尺,上前准备殴打朱允熥。
    他急了!
    朱允熥躲开,没让黄子澄得逞。
    “把手伸出来!”
    “就不!”
    “还敢顶嘴!”
    黄子澄手握戒尺,上来就是一个爆头。
    打不了你的手,还打不了你的头?
    “急眼了?”朱允熥伸手一把夺过戒尺,扔到一边。
    黄子澄一愣,两人沉默对视。
    藩王们也被这一幕搞蒙了。
    想当年四哥燕王朱棣最调皮了,就那也没敢伸手去夺先生的戒尺。
    允熥侄儿这般大胆?
    以前没发现啊!
    莫不过杀了个太监,胆子也大了?
    嗯,有机会也得杀一个试试......
    大本堂内的气氛逐渐凝重。
    窗外的朱元璋全程目睹。
    连岷王朱楩也凑过来,父子俩同窗而望。
    这一刻,朱元璋在朱允熥身上似乎看到了好兄弟常遇春的影子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