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大明,急需要一个如周礼一般,既是全社会的道德准则,同时也是对四方诸侯的法度约束的存在。 朱标对此,自然也是心知肚明,因而面对老朱的提问,他拱手道:“父皇,儿臣自是还有后着。” “儿臣欲奏请父皇,改我大明军功计功之方式,将‘卫国保民’,纳入我大明的军功计量之准则。” “往后,举凡卫国保民者,亦如战阵杀敌,斩首破阵一般,需记功策勋。如遇水灾、震灾等,将士有参与抗洪搜救者,一应记功。” “征战时,若有残民害民之举,即便战功赫赫,亦不予计功。不能只在名声、道德上做文章,应在军法上一齐发力,两相配合,将我大明打造成真正的仁义之师。” “嗯……”老朱点了点头。将地方驻军投入到水灾、抗震等等各种天灾的救援与重建中去,这是朱肃很早以前便提出的对于卫所制度的改革路线之一。虽说是驻军,但也不能只是用来打仗,军队组织性强、服从性好,用来救灾,作用比之寻常的官府衙门要更大的多。 趁着武勋们被捧着“讲道德”的机会,改变千百年来传统的记功方式,将护佑百姓变更为军功记功的第一准则,也能顺带给本来只是暴力机器的军队,附加上救灾的天职,这的确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。但是…… “变更军法,牵扯甚大,与之相比,那英杰祠和万民书,都是小打小闹了……你可有把握么?”老朱眯了眯眼睛,对朱标道。 “便无把握,儿臣也想试试。”朱标声音仍旧坚定。 老朱闻言,满意的点点头。看到朱标行事果决,已颇具帝王风范,这比其他都更教老朱开心。 “既如此,你便去罢。”老朱貌似随意的说道。 “任意施为,出了事,咱给你撑腰。” 改动军法,确实是牵连极大的大事,可现下他还活着。 有他在,这大明天下,乱不了! “是。”朱标毕恭毕敬施了一礼。“父皇放心,儿臣不会乱来,定会找个最好的契机施为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