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此言一出,几人尽皆振奋,朱标看朱棣沐英几个摩拳擦掌,几乎恨不得马上就飞到倭岛去,不由笑道:“五弟就别撩拨他们了。此时说这些还为时尚早。” “要想征倭,就要造船造枪造炮,还要国库丰盈、朝野平静。如今五弟正在改革儒学,父皇亦正整肃朝纲。先靖内忧,方可专心外事。这些事且急不得。” “几位殿下,宋濂大人与诚意伯求见。”几个兄弟正聊着,有小厮进来禀道。 “哦,想必是来寻我的。”朱肃站起身来。“我毕竟年岁尚浅,故而有些事还需请这两位老大人出山襄助。” “大哥,且借府上书房一用。” “去罢去罢。”朱标微笑道。自有内侍上前,为朱肃引路至书房。过得一会,便有人将宋濂与刘伯温二人领了过来,朱肃忙起身相迎:“本该本王亲自去寻两位先生,可城中千头万绪,实在脱不开身。累两位先生辛苦了。” “无妨,无妨。”宋濂呵呵笑道。“我与诚意伯离府日久,此次回城,倒是正好回家看看。” “不知殿下唤我二人前来,有何见教?” 朱肃请两人坐下,又毕恭毕敬为两位老者倒好茶,方认真道:“实不相瞒,确实有两桩要事,分别需要两位先生襄助。” “蒙父皇器重,要本王主理国子监。此前儒门学子多有牵强附会,曲解圣人之意者,国子监生亦多受其害。” “本王身为国子监祭酒,主理此等为国抡才之所,自然更要慎之又慎。” “因此……本王准备编一著作,为国立言,重定儒学乾坤!”朱肃道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