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宋濂往后山去寻方孝孺,留下刘伯温一人在此。朱肃见他并无告辞之意,正欲相问,却见刘伯温放下茶盏,先他一步开口了。 “殿下,可否借一步说话?” 朱肃一愣,点了点头。领着刘伯温来到书房,笑道:“刘师,此处僻静,您有何嘱咐,但讲无妨。” “呵呵,殿下客气了。殿下如此高才,在下何德何能,能让殿下您称以师称之?”刘伯温态度极为恭谨,即便身处私室,他亦丝毫不敢僭越。客套过后,他的神情随即转为严肃,“臣之所以斗胆询问,是想问殿下,您准备如何改造天下文人?” 朱肃一呆,好一个刘伯温,竟然一下看破了事情本质。原看他出言挽留,朱肃还以为,他是也被先前自己说服宋濂的那一番言论所惊,想要细问一番呢。 想来也是,刘伯温不比宋濂,宋濂不过是一个学问家,自然会因为冲破学问上的桎梏,而觉得豁然开朗。 刘伯温的才干不下于历朝名相,他与老朱一类,是实打实的务实者。 他们这样的人,与钻研学术的宋濂他们不同,心照不宣的是另一桩道理: 圣人的书,是用来读的。 用来办事,百无一用!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