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只是殿下可知,为何历朝历代皆知道有此良方,却总是弃之不用?” “呃……以工代赈,古时候就有了吗?”本来满脸自信的朱肃傻眼了。 “那可不,古时便有如此良方,却不能大行于世,原因无他。” “实在是此法所需要耗费的钱粮,实在太过高昂了啊!” “灾年本就万物紧缺,偏偏以工代赈,所耗钱粮,更是平日所需之数倍!” “唉!我苏州府衙,哪里去筹集这么多的钱粮!”魏观摇头叹气,颇有些心灰意懒。 “耗费钱粮很多么?”朱肃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。 他原先以为,以工代赈是后世才有的赈灾良法。在前世所看的诸多穿越之中,身为穿越者的主角一说出“以工代赈”四字,往往就能立马博得一片惊叹,让无数朝堂大佬,皇帝王公惊呼‘世间竟有如此大才’不已。 实是主角混在朝堂上装逼唬人的无上利器之一。 可魏观,却说以工代赈自古就有,而且没有可行性? 疑惑的眼神看向姚广孝,姚广孝当即微微躬身,为朱肃解答道: “殿下,魏知府所言不错。” “《晏子春秋》中有载,齐景公之时,晏子便曾行‘以工代赈’之法。成效颇丰。” “只是此法所耗钱粮,确实甚巨。遍数历朝,唯有其富裕如宋者,方曾多次行过以工代赈之法。” “即便如此,宋时所行,其实也不能算是真正的‘以工代赈’,而是以灾民编之成军,始有‘冗兵’之患。” “出力劳作者平日所食,本就比一般耗粮更多,若欲让灾民以工代赈,便需有远超常时的粮草,更要调拨人手,管理灾民行动,安置灾民住处,以安其身心。” “乃至抚育老弱、诊治疾病、烧埋死者。桩桩件件,相当于一力承包数万脱产百姓在此期间内生老病死之事。” “所耗之巨。这数万灾民,确实不是一府之力所能承担的起的。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