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别说茹太素了,要说明初有谁在学问一途上能比宋濂更权威的,朱肃自己都不信。老朱这是吹的哪门子牛皮? “另有名师?闻说五殿下曾作‘抡语’,极尽曲解夫子微言大义之能事。这般作为岂能是名师相教?” “不然,五殿下曾作《临江仙》……” “哎,诗词本为娱情而已。岂能与大道等同……” 底下的文官们也开始怯怯私语,有人信,有人不信。但总体而言,还是不信的人比较多。 毕竟朱肃自己都不信。 “肃静!”老朱使了个眼神,另一名监察御史会意高喝,殿中的私语声方才沉寂下来。 见无人再聒噪,老朱这才淡淡的扫视一眼,施施然对群臣道:“老五的师傅,汝等自然不识。说起来,便是咱,也仅仅有缘见过他老人家数面。” “见第一面时,已是前元时候了。那时,咱年方二十五岁。” 老朱说着,抬起眼睛注视着虚空,彷如在怀念旧事般。可殿中群臣,已然是变了脸色。 二十五岁?这满殿都是老朱家的臣子,都是给老朱打工的。 对于老朱的那些过去自然是要耳熟能详,烂熟于心。 您老人家二十五岁的时候,那不正是,那不正是…… 正是您加入红巾军的时候吗? 是朱元璋如同开挂一般的传奇人生的开始啊! 之前,可从没听你说什么老人家啊! 果然,在满朝文武怪异的眼神中,老朱开始编……啊不,开始说起故事来。 “那时,咱还在皇觉寺出家。天下纷乱啊!咱一个穷和尚,没爹没娘,无根无萍,哪里知道什么天下之事?” “每日不过是浑浑噩噩,在寺里饥一顿饱一顿的敲钟度日。” 似乎是真想到了那一段苦楚却简单的日子,老朱的虎目之中,露出了些缅怀的神色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