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安布罗休?” “没错,这个姑娘很努力,去年年底拍摄了巴西ELLE的封面,现在已经和GUESS签约,成为GUESS春季的模特。” GUESS是一家来自美利坚的服装公司,跟顶级的奢侈品品牌虽然比不了,但也算是一家大公司,在全美有多家专卖店。 亚历珊德拉安布罗休事实上也是日后颇具名气的模特,是吉赛尔在维密的同事。 “不管怎么样,她已经证明自己能够吃上这口饭,另外几个……还需要打磨,可她们又剩下多少时间呢?每年都有很多新人冒出来。如果实在没办法成为时装模特,就得把她们的合约转让给其他类型的模特公司。” 模特行业是否存在鄙视链呢?至少在伊森看来是这样的。 模特行业伴随着时尚品牌崛起而兴起,一开始只是纯纯的工具人。 到了1981年Elite模特经纪公司的创始人提出了“超级模特”的概念,进一步拓展了模特行业的上限。 在这个概念中,模特不仅仅是衣架子,而是通过与时尚界杂志和品牌的一系列合作协议,将模特打造为时尚界的明星和偶像,具备明星一般的“光环”。 而反过来,这样的明星又进一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。 第一代超级模特,也就是big five。 而第二代超模,则是以吉赛尔邦辰领衔。 伊森对于模特的初始印象,也就是从这第二代开始。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,他对早期维密满屏大长腿的印象颇为深刻。 所以,特意跑到巴西的田间地头把吉赛尔揪出来,也多少有些满足年轻时候YY幻想的目的。 当然,押宝吉赛尔邦辰也代表着长久丰厚的经济回报。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,时尚界也在千禧年前后吃到了红利,但接下来网速越来越快,时尚也不再那么高高在上,再次回到它原本该属于的位置。 换句话说,千禧年前后是深入模特行业的最好时间。 不夸张地说,抓住了吉赛尔邦辰,就能在未来五十年从模特行业分一杯羹。 作为阶级固化十分严重的行业,爬上去难,跌落也不容易,算是一劳永逸。 至于时尚究竟是什么,是艺术?是高端工艺?是更高的“品味”? 伊森觉得这些都不准确。 借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·布尔迪厄的一句话:时尚,是区分社会阶级的符号。 · 在车上,莎拉谈及吉赛尔更多的细节,总而言之,情况不容乐观。 莎拉带伊森来到几个女孩目前居住的公寓,伊森却发现屋里并没有人。 “安布罗休去签合同了,马上就会回来,其他三个照例在训练,等她们回来要到晚上。” 伊森在套间里转悠,这可是他出钱租的,当然资格待在这里。 目及之处,垃圾倒是不少,换下来的衣服随处可见,入口处散乱着起码二十多双鞋,桌上放着吃剩的晚餐,有的已经发黑,也不知道收拾。 四个人两两住在一间,卧室里也没干净到哪去。 只能说这个年轻女孩包括吉赛尔在内都是又懒又邋遢。 莎拉道格拉斯倒是习惯了,随口说道:“我这么多年,就没几个见过勤快的模特,吉赛尔她们还算好的,有些人垃圾一年都不知道丢。” “下午带伱去我的公司转转?”莎拉这时提议。 伊森坐在有些凌乱的桌前,捻着手指清理出一片区域。 “我在这里等着她们四个回来。” 第(2/3)页